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、抢救伤者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能否认定为自动投
案,实务界和学界均存在很大争议,在《意见》制定过程中也有不同意见,亟须
明确规范。
认为此情形不能认定为自首的理由是:( 1]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条
明确规定保护现场、抢救伤者、向公安机关报告是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,既
然是履行法定义务,就不应当再重复评价o (2]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交通
肇事罪规定了三种情形的量刑幅度,其中对未逃逸的情形规定了较轻的法定
刑,对逃逸的情形特别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。刑法没有任何一种犯罪因行为
人逃逸即规定加重处罚,表明刑法也认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入保护现场、抢救
伤者、向公安机关报告是其法定义务,不是自首,不须给予自首从轻或者减轻
处罚的待遇;相反,如不履行法定义务,应加重处罚。(3]对犯罪嫌疑人履行
法定义务的行为不认定为自首,不必然引发鼓励肇事者逃逸的负面效果。司
法实践中,有不少地方,如浙江省正式规定此种行为不属自首,《道路交通安
全法》第七十条规定依然执行得很好。这是因为逃逸与不逃逸行为的法定刑
幅度完全不同,处罚结果差异较大。即使逃逸后又自首的,因为只能在更重的
法定刑幅度内从宽,也不会出现量刑失衡。个别减轻处罚的,只要有特殊情
形,也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。
认为此种情形应认定为自首的理由是:( 1 )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条
虽明文规定保护现场、抢救伤员、向公安机关报告是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,
但与刑法上认定其为自动投案并不矛盾,后者是对前者的支持、鼓励。(2)如
果否认交通肇事存在自首,而承认其他责任事故存在自首,明显会导致交通肇
事罪与其他责任事故犯罪的不协调。(3)此情形认定为自首,有利于鼓励肇
事者在最短时间内抢救伤者;反之,有可能助长逃逸行为,产生不良社会效果。
(4)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种量刑幅度内的不逃逸并不等于自动投案,实
践中还存在诸多既未逃逸也未自动投案的情形。(5]自首是刑法总则规定的
量刑制度,应对刑法分则个罪符合自首构成要件的情形普遍适用。
经研究,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。同时,为确保统一法律适用后有良好的导
向和效果,将此情形规定为:“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、抢救伤者,并向公安机关
报告的,应认定为自动投案,构成自首的,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
定义务,对其是否从宽、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。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
案,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,应认定为自首,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,视情
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和从宽处罚的幅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