犯罪中止具有其特殊的犯罪构成要件,是犯罪的一种末完成形态。,其主观上有实
范犯罪的故意,客观上已有犯罪预备行为或着手实施犯罪的行为,因而已具备追究刑
事责任的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。但考虑到中止犯能自动停止犯罪,客观上已避免了犯
结果的发生,社会危害性大大减轻,主观上已表明有较大程度的悔悟,人身危险性
明显减弱,因而对中止犯应比未遂犯或预备犯作出更为宽大的处理。
本条第2款规定:“对于中止犯,没有造成损害的,应当免除处罚;造成损害的,应
当减轻处罚。”因此,刑法对中止犯的处理,首先要考虑是否造成损害,依照有无损害
舌果,决定是免除处罚,还是减轻处罚。而且强调的是“应当”,而不是“可以”。在
司法实践中,对于没有任何损害结果或者损害不大的,一般都应当免除处罚。对于已
经造成一定危害后果或性质严重的中止犯,则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减轻处罚。本法
讨中止犯规定了比预备犯、未遂犯更轻的刑事责任,是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,对于
蓣防和减少犯罪具有积极意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