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位犯罪的故意,是指法人和非法入单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
笄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。这和自然人犯罪的故意完全相同。
1. 单位犯罪故意的认识要素
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非法人单位,在成立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过程中·都有遵守国
家法律,不实施危害国家、社会和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务,都应当具有识别什么行为是
犯罪、什么行为不是犯罪的能力,正是由于单位能分辨善恶、能分清合法与非法、犯
罪与非罪,才惩罚单位犯罪。所以,哪些行为单位可以实施,哪些行为单位不能实施.
单位都应当明确。
单位犯罪主观故意的认识因素,按照认识的程度不同,可分为以下情况:
(1]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。这种情况比较多,如明知本法规定了单位定
私是犯罪行为,并且知道单位走私不仅处罚单位,而且处罚个人,仍然以单位的名义
从事走私,此是对犯罪的明知;又如明知伪造、变造金融票据的行为是违背刑法的,任
然实施制造、变造金融票据的行为。
(2)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反经济、行政、民事法规的行为,仍然坚持实
该行为,这是另一种明知。在实践中,单位犯罪大多数是与经济有关的犯罪,所以,违
反本法规定的,首先必然违反经济和行政法律。例如,制造假冒伪劣产品,假冒商
和侵犯知识产权,首先都是违反经济和民事法规的,只是严重到一定程度之后,才
犯刑律,构成犯罪。有的单位可能会认为,制造假冒伪劣产品、假冒他人商标或佼
他人知识产权不过是违反民事法规的问题,和刑事犯罪没有关系,这种对违法的性
产生错觉的主观认识,仍然属于刑法上的认识因素。
(3]对行为的违法性没有认识,但对行为的危害后果有认识。例如,有的单位
国家的法律不甚了解,对什么行为是犯罪、什么行为不是犯罪,既不知道也漠不关心.
但是,对行为损害国家、社会或者公民的利益,还是清楚的,这种心理态度,也属于I
单位犯罪的主观认识因素。
(4)对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都无认识,只是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,实施刑法策
定的犯罪行为,有的甚至认为,在市场经济条件卞,没有什么框框条条的束缚,什么
事情都可以做,这种心态类似于自然人中的法盲心态,但是,这种过失心态亦属于
(5)单位对行为的性质产生错误认识。第一,把单位犯罪行为误认为不是犯罪
为。
单位主观故意的认识因素的表现形式,一般说来,不影响单位犯罪的成立,但是
响单位犯罪主观恶性的大小。在通常的情况下,单位对犯罪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认识的
明白,其主观恶性就越大,明知故犯和不知法、不懂法犯罪者的主观恶性显有区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