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过失犯罪情况下,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,也不放任,而是应当预
见而没有预见,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,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,因
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。
2. 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,才能构成犯罪。如果
没有造成严重后果,就不存在过失犯罪。
3. 过失犯罪,只有在本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,才能负刑事责任。如果
本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,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,都不能构成犯罪。例如,过
失毁坏公私财物,只要行为没有危及公共安全,元论毁坏财物价值多么大,都不能以
毁坏公私财物罪论处。
|